今天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学术期刊网
微信:15553187256 关于我们 学术目录 期刊范文 投稿推荐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 学术展示 教育类 经济类 医学类 工程类 文学类 科技类 农牧类 社科类
最新公告:
投稿推荐 教育类 | 经济类 | 医学类 | 建筑类 | 文学类 | 科技类 | 农业类 | 社科类 | 综合类
“ 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家”
来源: 学术期刊网 作者:采编中心
“ 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家”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作者:行莎莎
        内容提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名字的由来,也是他将自己的名字由陶知行改为陶行知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陶行知成为了享誉中外的教育家,而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更多的只是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陶行知   教育工作者  教育家
        正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名字的由来,也是他将自己的名字由陶知行改为陶行知的原因,我在想这一定也是他教育成功的核心条件,因为他找对了成功的方向。
        我想每一位教师包括我在内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教育战线上获得成功,也都愿意为这个目标披荆斩棘,可是像陶行知先生一样著名的教育家却寥寥无几,为什么?成功的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条件?陶行知先生就正好全具备了吗?我们这些依然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们呢?究竟缺少哪些条件?
        我们拥有完善的教育设备:
        功能强大的多媒体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海量的网络资源、丰富的教学媒体…我想这一切就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让我们能够给孩子们呈现更加生动完整的知识,可是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我们努力了这么多年想要为教育的成功增加一些筹码,可在艰苦的只能吃饱饭的年代,没有依靠任何先进的教育媒介,陶行知先生教给孩子们的却是真正鲜活完整的知识:他邀请木匠当老师,在“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质疑声中,他用一首诗“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消除了许多人心中最初的疑惑,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之后当孩子们都坐着自己做的小板凳上课,讲台上还有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我也忍不住想点头叫好,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不仅学会认字,而且在与木匠老师的互相学习中还懂得了分享以及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的道理,这不正符合了我们如今一直倡导的四基教育目标?原来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是他早就选择的方向,所以每个平凡的我们虽然拥有了比那个年代先进百倍的“武器”,却拿错了“操作指南”……
        我们拥有丰富且先进的教育理念:
        我们有一批批的教育专家,每天都在研究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然后结合我们的国情制定出适合我们国人的教育方针政策,并印发成文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就好像每人手中一本“武林秘籍”,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是高手,对比陶行知先生的时代,国家还是动荡不安,又怎会有如此的“优待”?可是陶行知先生自己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却经千锤百炼依然流传至今;如此差别又是如何造成的?
        我们没有的是哪些呢?
        我想从他生平的一些故事可以找到答案: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男孩将信将疑的接过第一颗糖;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其实这个故事已经读过无数次,然而每次读完都感动想要落泪,因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是无声的,但却掷地有声,每次读完我总在心里问自己,同样的事情如果我遇到又会怎么做呢?记得每次在教学工作中碰到学生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或者不按时、不认真完成作业等等一系列作为学生经常会犯的各种错误时,我总是怒火熊熊燃烧,以至于自己的理智都被烧得灰飞烟面,那个时候,我会将学生的错误无限的放大,然后如火上浇油般助长愤怒的火焰,接着就会用自己所谓的道理去严厉的教育学生,可是结果呢?往往收效甚微,当然对于偶尔犯一次小错误的学生,可能会被我的气势震到,起到警示作用,以后不会轻易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对于一些“惯犯”,往往是白费口舌,累了我自己,也累了学生,可能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真的如我口中所描述的那么严重,虽然冷静后我也会反省自己的做法,但是再次碰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就又被点着了,于是事故现场有时很惨烈,和陶行知先生的这个故事作对比,我想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于我没有搞清楚“有声”和“无声”的顺序,自然效果也是有天壤之别的。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对于教育二字的解读和我们有多么的不一样,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体现在“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行”是“知”的先导,但是“行之成”是离不开“知”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所有的教育行为都是从“行”开始,就比如他给学生讲“点石成金”的故事,教育学生求学必须要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就可以一辈子毫无止境地去探求知识,就能超过老师,国家也就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所以,知识的学习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知识的学习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样的行为的带领下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而且是源源不断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让学生的行为更加的成熟,关键是这所有的过程都不需要教师费很大的力气,多么聪明的陶行知先生,想想我们每天的辛苦,再比较我们的付出和我们的收获,又会发现是如此的不等价,难道我们还要这样固执下去吗?
        是的,我们固执下去了,所以我们还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像陶行知一样闻名中外的“教育家”….
        还犹豫什么呢?我们有这么好的外部条件,再加上正确的思想方向,离转型还远吗?一定不远了…
       
        参考文献:《陶行知小故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感谢您对期刊网的支持,收藏本文到: 本地收藏夹
网站首页 | 学术展示 | 教育类 | 财经类 | 医学类 | 建筑类 | 文学类 | 科技类 | 农牧类 | 社科类
QQ:10034580 | QQ:87099377 | 学术期刊网 | 投稿邮箱:zzqkfb@163.com | 投稿请注明所投刊物名称!
学术期刊网